原料药:十大风云品种搅局2012

发布时间: 2023-11-07 23:54:11 |   作者: 新闻资讯
返回列表

  2012年,中国原料药行业相较以往更显平淡,这种平淡背后显示出国际市场对我国原料药需求的持续低迷,以及本土市场低端发展形态趋势尚未得到改变的现状。但在另一个层面,部分新产品成为增长的亮点,又预示中国原料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入快速阶段。

  总体来看,中国传统的大宗原料药出口强势品种在2012年普遍表现一般,竞争格局尚未得到改变,表现在抗感染、解热镇痛、维生素等大类中的拳头品种,如6-APA、扑热息痛、维生素C等产品,长期持续低迷的运行状态趋势尚未逆转;硫氰酸红霉素、4-AA等近两年快速崛起的创汇新秀,也逐渐步入了大宗品种“产能过剩-低价出口”的尴尬境地;而肝素钠这样的资源性“捞金”产品,尽管抓住了原研产品专利过期后,仿制药大量兴起而对原料需求大增的机遇,但在前期超高的价格红线压力下回调,保持相对的平稳。

  亮点之处反而是在部分小专品种身上,比如B族维生素类、辅酶Q10、皮质激素类等。通过新兴市场和高端市场的开拓,这些小品种乘全球推广潮流之风快速成长起来;而部分专利过期的大品种原料药同样也伴随仿制产品推广而快速放量,特别是向国际高端医药市场进军的趋势明显。

  2013年是全球医药市场再一轮风云变幻的起始之年,各种业态和模式将在这一年定调,中国原料药产业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的纪元。那么,中国该如何避免主导品种再次跌落“鸡肋”的怪圈,怎么面对越来越紧迫的环保压力,怎么样应对咄咄逼人的全球化竞争形势?关键品种、关键企业的发展轨迹实际上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本文猎取2012年部分有一定代表性产品的成绩单,给读者一一呈现。

  2012年10月的出口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肝素产品出口均价为7492美元/kg,环比上升9%,同比下降10%;出口量环比减少24%,同比减少4%;出口额环比减少18%,同比减少14%。

  作为资源型产品,中国肝素产品价格得到较好的维护。中国肝素粗品和原料药的出口量约占全球供应量的约60%,随着应用推广和仿制药上市,2009~2010年,我国肝素产品出口量价皆现飙升,创出11154.34美元/kg的最高出口均价。

  但自2011年以来,肝素产品过高的出口价格逐渐逼近国际市场所接受的红线,同时也引来国外竞争者争抢国际市场,国内公司上市获利后也纷纷扩大产能,致使中国肝素产品出口价格有所回落。

  2012年上半年,我国肝素产品出口价格环比持续下跌,并且跌幅较为显著,7月份价格从去年12月份的8040美元/kg降至6627美元/kg,创出年内新低。出口量方面,2011年的暴增行情延续到2012年一季度。但随着国际市场相对饱和,又有前期囤货,三、四季度出口量同比有所回落。

  未来,我国肝素出口价格仍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稳定,下游制剂推广良好;国内行业具有资源性壁垒,在肝素粗品价格成本、质量保障以及供应稳定等压力下,近两年药厂开始往上游粗品基地延伸,同时利用上市募资向下游制剂发展转型,未来肝素产品内外销结构将有所改变。而不稳定因素在于国外竞争者产能的扩大,以及中国几大出口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产能扩张,或导致价格恶性竞争的局面出现。

  硫氰酸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的母核,是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四大畅销产品的关键中间体原料,在国际市场地位强势。其也是我国大环内酯产品的最大出口品种,近几年从始至终保持着量价齐升的势头,从2003年600吨左右的出口量到目前增加到3000多吨年出口量,平均价格从2009年的300元/kg提升到2011年530元/kg的高位。

  目前国内产能已经突破万吨,宁夏启元的产品出口量位居第一,占到全国38%左右份额,宜都东阳光占15%左右,河南华星约占10%。

  硫氰酸红霉素国际需求大增,一种原因是国际下游制剂产品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美、俄等国因环保因素制约不再生产。但是目前硫氰酸红霉素已经处于转折的节点,价格下降带来的压力逐渐加大,主要也是受环保和产能等因素影响。

  尽管行业产能已经过万吨,但目前产量仅为5000多吨,受环保压力的加大以及新GMP推行等影响,宁夏启元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近年也多次减产、停产改造等,导致前期市场一度供货紧张。

  但是必须看到,3年的好行情再次引来国内企业的眼热,科伦在伊犁投40亿元建设的4800吨生产线慢慢的开始试车;广东肇庆中恒实业投27亿元新上3000吨级生产线,并发力下游;山东东药投5亿元建造的1500吨级生产线吨级的生产线吨生产线等也在抓紧建设。

  按照这种势头,硫氰酸红霉素总有一天也会重蹈VC的覆辙,价格上近一年已有下滑趋势,2011年10月价格在510元/kg左右,2012年3月份已经跌至350元/kg,目前在这一价位上下震荡已有半年多。

  总体来看,进入硫氰酸红霉素领域也有一定的门槛,包括巨额资本投入、工艺技术和环保能力等方面,这更有助于已有巨头维持行业格局和价格走势。

  莫西沙星是2012年业内关注度最高的品种之一,还在于其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各项专利将在2013年初陆续到期,国内在工艺技术等多领域的突破性研究,以及莫西沙星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潜力,使得其制剂和原料中间体仿制申报出现扎堆现象。

  莫西沙星为第四代喹诺酮类代表产品,拜耳公司于1999年开发成功。2011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之下,喹诺酮类药物是抗生素销售下降幅度最大的品类,跌幅达22.6%,而莫西沙星是最抗跌的大品种,仅下跌0.785%。

  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份,国内已经有20多家机构申报生产,多作为原料药申报,仍处于临床和试生产阶段的厂家各占一半。

  从目前来看,莫西沙星在地方目录普遍列为“限制使用级”产品,在喹诺酮类产品整体下滑严重的情况下,制剂产品后续快速地增长空间受到较大抑制。但由于其临床上仍具有较大的认可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国内原料及中间体产品的出口需要我们来关注。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