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万台车载电源项目由三门康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主要生产新能源电动车车载电源,占地面积118亩,新建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出售的收益17.5亿元,可新增600个就业岗位。
打孔、灌胶、装壳……近日,记者走进三门康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创电子”)生产车间,只见多条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们穿戴整齐,各司其职,熟练地在生产线上操作。
“现在我们正真看到的这些生产线,之后将搬到滨海科技城康创新工业园,我们年产100万台车载电源项目就在那边。目前,一名员工操作一台机器,之后他们一个人就能负责两三台机器,生产效率将大幅度的提升。”康创电子副总经理屈克勇说。
据了解,100万台车载电源项目被列为三门县重大制造业项目、重点工业项目,占地面积118亩,总投资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产品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产品可靠性高等优点。
“车载电源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是一个电池管理单元,主要为车载的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我们从2021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车载电源项目,目前已拥有车载电源单体、二合一、三合一等系列新产品。”屈克勇说。
随着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康创电子急需扩大产能。三门县政府了解到企业有投资新项目的意向后,多次主动上门对接,围绕具体需求,统筹调度多方资源,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全流程跟踪服务。
“我们老总林辉撑是三门人,他有一种家乡情怀,怀抱回报家乡的赤子之心,他选择回乡创业。此外,我们的客户以江浙沪为主,三门交通便利,有高铁、沿海高速、沈海高速,再加上两条高速的连接线马上要贯通了,到宁波、温州、杭州等,都十分便捷。”提起康创电子新项目落户三门滨海科技城,屈克勇直言“当地的营商环境是关键”。
“我们是创新型企业,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当时我们面临着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困境,政府领导了解这一个情况后,调动了一切资源,先后在宁波、上海、杭州成立了研发飞地,我司等三门企业免费入驻。同时,三门政府给我们在子女教育、人才公寓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让我们的员工找了家的感觉,愿意留下来。”屈克勇和记者说,这些年,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当地营商环境的变化,政府经常上门服务,在各种政策申报、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企业很大的支持,他们的产值持续稳定保持40%以上的增长。
围着企业转、帮着企业办。康创电子第一选择是想将项目落户到三门,三门也是积极和企业对接,双向奔赴,最终在2022年12月,100万台新能源车载电源项目顺利落户三门。
在康创电子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辆穿梭,工人们建设正酣。“该项目于去年3月开工,目前部分已确定进入主体建设阶段,预计今年10月,基建竣工,明年4月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17.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600人。”屈克勇说。
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我们将持续推陈出新,加大产品研制力度,加快机器换人步伐,逐步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吸纳行业的专业人才、高品质人才,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
但随着企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企业“人才缺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现在中高层管理人才引进难、各层次人才阶梯储备相对不足,企业需求与市场供给不对称,有时花了大价钱却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同时,不少企业的骨干人才靠自身培养,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留不住,给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虽然政府在人才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比如解决员工子女就业问题、住宿问题等,但对于技术人才而言,即使他们自身能力属于行业翘楚,但由于没精力去及时评定,或者职称、学历等不足以满足人才评判标准,依旧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人才政策。
一是优化统筹能力。树立招商一盘棋思想,充分的发挥纽带作用,确保制造业、旅游业、服务业及人才项目等协同推进,对项目信息接引与项目信息交办实现无缝对接。重点突出协调作用,及时引导产业项目落地可承载区域。抓好项目招引服务保障,落实一项目一专班一服务,形成以乡镇(街道)、园区为服务组长,各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争取做到让企业少跑、尽量不跑,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重抓速度提升。要加快项目前期研判时效,以发改、经信、投促等职能部门组成的项目研判小组,确保常规类项目当天内完成研判、一般类项目2天内完成研判、重大类项目3天内完成研判,及时回应企业。要着重关注本土企业投资动态,加快东亚原料药二期项目、西格迈汽车零部件项目、国药宠物医疗产品项目的落地推进,防止外流。
三是敢于思路创新。在招商的力量上,探索建立“链长负责制”,以发改部门为新能源产业链长、经信部门为新材料产业链长,发挥职能部门在产业带动上的统筹优势,助推全员招商。在招商的模式上,全面梳理资源开发利用、要素供给、公共产品采购和服务等信息,挖掘一批可利用的招商资源和应用场景,从“拼奖补”转向“给机会”。
四是创优人才发展环境。要以更灵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创优人才发展环境来吸引人、留住人。在制定政策时,最大限度地考虑人才自身真实的情况和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所需的物质条件,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前提下,要敢于不拘一格选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