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4-04-05 13:05:50 |   作者: 新闻资讯
返回列表

  2023年是公司“十四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公司继续围绕“促销售、强研发、降成本、提效率、控风险”经营主线,深化营销体系改革,创新研发激励机制,加强全成本管控力度,牢守经营红线底线,在市场与政策等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竞争压力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稳运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1.20亿元,实现总利润1.59亿元。

  加强市场营销,持续提升市场化竞争能力,促进增收创效。一是积极参加国家集采。第八批国采中公司7个品种全部中选,甲钴胺片抢抓国采续约中选机会,销量同比增长108%。二是重点品种增量创效。持续实施创效大产品战略,处方药攻坚品种加大学术营销,扩大终端覆盖,销量同比增长20%;乙肝疫苗收入同比增长18%;一类新药迅可坚持学术引领,终端用针量稳步增长。深入挖掘16个潜力品种价值,销量同比增长26%,其中那他霉素滴眼液、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等5个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三是原料业务抢抓市场高位运行机遇,药用中间体青霉素钾收入同比增长51%,氨苄西林收入同比增长125%,阿莫西林收入同比增长43%。四是制剂出口拓展国际高端市场,收入同比增长30%;加快国际注册认证,两性霉素B获得韩国GMP证书。五是营销基础管理持续夯实。营销公司管理咨询项目落地实施,推进以区域核心办事处为平台的区域营销基本的建设,市场掌控能力不断加强。

  加大研发投入,一直在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快速推进在研生物制品、化学药新产品研发进度。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增加儿童适应症补充申请已提交CDE审评,并完成了补充资料上报;长效EPO完成I期临床试验;注射用比阿培南、酶法氨苄西林获批上市。二是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注射用青霉素钠等6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三是加快新产品立项。全年新立项仿制药50个,创新药2个,合成生物学产品10个,产品管线大幅度的增加。四是积极引进合成生物学技术,对现有产品工艺技术赋能。逐步增加缓释剂型、脂质体等高壁垒制剂的剂型研究。金坦公司获批建设“重组蛋白疫苗及药物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截至目前,公司共拥有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创新平台、2个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2个河北省院士合作重点单位。2023年公司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申请专利42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取得授权专利28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

  强化精细管理,充分挖掘生产经营潜力,促进全成本降低。一是大力开展清洁生产管理。从源头消减污染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年开展了11项清洁生产重点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余万元。二是夯实设备基础管理,加快闲置资产处置,全年处置资产635项。三是推动节能项目,10家重点单位共计实施节能项目40个,实现节电708.23万kWh/年、节水10.97万吨/年、节蒸汽15704吨/年,切实降低生产动力成本。四是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财务费用同比降低14%。

  夯实基础管理,逐步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保障经营效益。一是加强产销协同。深入推动S&OP管理体系,制定协同考核机制,加强产销适应性和及时响应性。二是实施数字化改造。推进可视化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建设,新增产量进度可视化分析功能,实现生产、销售等指标数据完成进度可视化实时追踪,增强服务决策能力;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建设数字化采购平台、“1+N”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科研项目管理数字化平台,推进金坦公司新建疫苗制剂车间MES项目、新制剂分厂智能现场建设,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进程。三是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全面挖掘亏损原因,坚持共性问题统一解决,个性问题逐个解决,建立经营服务中心共享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四是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动保公司绿色生物兽药拓展提升项目建设、试生产等,完成项目综合验收;特色合成药物基地项目完成政府报建手续并进场施工,目前已完成整体的结构封顶。

  加强风险识别,不断强化风险管控力度,确保企业稳定运营。一是强化质量管控。加强质量审计,强化过程管理,保障了产品质量合规。二是切实抓好安全工作。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装置、设备正常运行、燃气、消防等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水平。三是扎实做好环保工作。持续开展环保检查,实施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及时消除环保隐患。四是加强法律合规及风险管理。制定了《2023年防风险强内控促合规工作方案》,完善了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引入了国内内控专业团队,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基本完成了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构建。

  2023年,受国内消费复苏乏力等相关因素影响,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增速持续下滑,医药经济尚处于复苏中,行业调整已步入深水区,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成为主旋律。从工业端看,2023年医药制造业复苏缓慢,增速尚未转正,仍需时间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05.7亿元,同比下降3.7%;发生经营成本14,401.6亿元,同比下降2.3%;实现总利润3,473.0亿元,同比下降15.1%;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8%。从消费端看,医药商品市场需求较为稳定,销售增速快于整体水平。医药四大终端也均保持稳定增长,尤其医院市场与基层医疗市场显著复苏。

  作为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医药工业是中国工业行业中一个重要子类,也是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医药需求的特点是起点低、总量大,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相较发达国家而言仍然较低,增长潜力大。跟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政府投入加大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逐渐重视防治各类疾病,居民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从根本上拉动了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日趋增长的卫生需求也对我们国家医药产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创新要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技术密集性。医药行业是一个融合医学、药学、化学化工等诸多学科前沿科研进展和先进的技术的行业。医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快速的提升,为各类疾病发病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为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开发出新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化学、化工等学科的进展提高了药物的合成效率,使得药品特别是化学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推向市场。

  医药行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之中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在早期的新药研发环节之中,药物分子的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药品注册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在后续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之中,企业要依规定对企业的厂房、设备等进行更新,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投入。在后期的药品营销之中,也需要在销售渠道建设、学术推广等领域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

  ③风险与收益并存。新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时间周期长。正常的情况,从基础研究到产品最终获批上市常常要10-15年。一种新药如果要进入市场,需要通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报批、现场核查、取得药品上市许可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都可能会导致研发失败。一旦研发成功并上市,可以为公司能够带来较大的市场收入和利润。因此,医药行业特别是新药的研发是高风险也是高收益的行业。

  公司前身华北制药厂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953年筹建,1958年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青、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为改变我国缺医少药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在抗生素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在国内均处于领头羊,青霉素系列、头孢系列新产品品种齐全,覆盖了原料药到制剂的大部分品种,形成了从发酵原料到半合成原料药再到制剂的完整产品链。公司基本的产品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等产销量居行业前列。

  公司是我国较早进入生物制药领域的制药企业之一,拥有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基因重组抗狂犬抗体、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技术水平及进度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一家总资产超200亿元,出售的收益超100亿元,员工1万余人的大型医药制造企业。公司曾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21项;被授予“中国医药行业功勋企业”和“中国制药大王”、“全国医药行业药品质量诚信建设示范企业”等称号。

  医保改革方面:《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总体规则与2022年较为相似,调整在坚持“保基本”的基础上,着力更好地满足广大参保人的基本用药需求,继续“突出重点、鼓励创新、补齐短板、优化结构”的调整思路,发挥体制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扎实推进“战略购买”“价值购买”,进一步树立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

  《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完善了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支付政策,明确参保人员凭定点医药机构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发生的费用可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可执行与本统筹地区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相同的医保待遇政策。从而加强药品价格协同,加强处方流转管理,加强基金监管。《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从“填空”和“补缺”扩大覆盖范围,积极探索“空白”品种,创新完善集采规则、提高报量准确性、确保中选产品落地,探索完善新批准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丰富用好医药价格治理制度工具、加强挂网药品价格管理。

  公司顺应医保改革措施和改革进展,借助医联体、医共体、DRG/DIP的推进进程,加强临床学术推广力度,提升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品牌认知度。

  医疗改革方面: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公布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将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方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具体目标是,到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底,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公司积极开展医学和学术研究工作,推动目录、指南等的品种准入,重视各级医疗机构用药需求差异,深入开展学术宣传和学术培训,协助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用药管理。

  药品供应方面:国家药品联采已进行九批十轮,涉及374个品种,平均降幅超50%。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有关问题的复函,更好地规范网络售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检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指导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检查工作,督促企业依法履行法定义务,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标准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的管理工作,制定最严谨的药品标准,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促进药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对于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医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实现药品监管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涉及面广,是事关群众用药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办法》在加强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管,规范药品经营和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活动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筑牢药品安全防线的同时,充分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对于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守护群众用药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公司推进更多产品做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热情参加国家带量采购,统筹产品链上下游资源匹配,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理性参与省级、跨地区联盟带量采购,扩大品种的供应范围。公司探索网络售药的路径方式,逐步增加网络售药的品种数量和扩大专业治疗类别。

  医疗反腐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对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做调整,开展相关工作。强化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规范医保基金管理使用,针对医药企业提出持续推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估,重点整治领域包括医药行业以各种名义或形式实施“带金销售”、行政管理领域不正之风的问题。随着医疗行业反腐力度的加强、行业整体合规意识的增强,相关企业应当意识到合规要求也是在不断趋严的,合规体系的建设迫切地需要从形式上转移到战略上。无论是应对检查检验还是鼓励发展自身,合规体系都是绕不开的关键,大力开展合规体系建设工作,提升有关人员专业性,真实合理的开展学术推广工作,积极了解最新政策动向,方能在复杂的医疗市场环境中化被动为主动,抓住发展机遇。

  强化营销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补齐监管短板,切实提升营销合规管理质量和水平,保障营销依法合规运营。

  药品研发方面:2023年国家依然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审评中心多措并举提升药品审评效率和质量,改革完善加快药品上市注册程序、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模式,积极地推进流程导向科学管理体系建设,加速完善药品审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药品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十四五”期间,药审中心将新制定或修订技术指导原则300个,预计到“十四五”末期,国内药品技术指导原则总量将达到600余个,这将为药品研发和审评提供科学有力的技术支撑。2023年国家进一步规范药物研发过程,加快国际接轨,鼓励新药研发召开了化学创新药、仿制药、新药非临床研究与评价、《E19:在特定的上市前后期临床试验或上市后临床试验中选择性收集安全性数据的方法》等多个主题线上宣讲会,关注规范药物警戒工作,召开新药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专题会,陆续发布《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品注射剂配伍稳定性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摘要(征求意见稿)》等多个指导原则及征求意见稿指导企业研发。为解决部分企业研发困境,出台了无参比制剂仿制药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及沟通交流的通告。关注儿童用药领域召开了儿童用药相关指导原则专题线上宣讲会,此外加强完善注册申报资料和核查的合规性,发布了更新的《申报资料电子光盘技术方面的要求》《药品变更受理审查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药品注册研发生产主体合规信息管理与审查指导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鼓励罕见病的研发,因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难度高,探索更加有助于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新模式将有利于提高罕见疾病药物研发效率。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ecentraizedCinicaTrias,DCT)结合应用数字健康技术(Digitaheathtechnoogies,DHT),可为罕见疾病药物临床试验提供更灵活、可及的新方法、新路径。

  公司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增加研发创新投入,逐渐完备研发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蓄能。

  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医药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会议指出,要着眼医药研发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给予全链条支持,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公司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修订了鼓励、限制和淘汰目录,明确了政策导向,包括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巩固优势产业领头羊,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促进产业体系调整和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了2027年发展目标,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通过战略规划和实施,积极布局市场未被满足需求的高端产品,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升公司竞争力。公司积极发展鼓励类项目,通过新项目建设和技术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技术和装备升级,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能力;推进产品结构优化,构建完整产业链;坚持创新驱动,快速推进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工艺升级、设备更新,实现降本增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属于医药制造业,主要是做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公司产品涉及化学制药、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维生素及健康消费品、生物农兽药等领域,涵盖抗感染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心脑血管及免疫调节剂、维生素及健康消费品等700多个品规。公司积累了在抗生素领域的优势,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在国内均处于领头羊,青霉素系列、头孢系列新产品品种齐全,覆盖了原料药到制剂的大部分品种,形成了从发酵原料到半合成原料药再到制剂的完整产品链。公司完成了优势主导产业和高的附加价值、高成长性重点项目建设,公司重点发展生物药,巩固发展化学药,培育发展健康消费品,积极发展农兽药等业务。

  公司由物资供应分公司统一负责大宗集采物资的对外采购工作,各生产单位采购部门负责其他非集采物资的自采工作。自用原辅材料主要由上游单位内部供应。各生产单位根据生产计划和现有库存,确定最佳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物料的采购及检验计划,采购部门依据采购品种上、下游产业的价格分析,结合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实现专业化集中招标管理,降低公司采购成本。

  公司从原材料采购、人员配置、设备管理、生产的全部过程、质量控制、包装运输等多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在药品的整个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公司严格履行国家关于药品生产相关的各项规定,质量管理部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全程检测及监控,确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医药工业公司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在于销售模式不同。公司已建立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区及直辖市的销售网络,下游客户包括医药经销商、代理商、医院和连锁药店、终端诊所等。

  公司主要采取“经销分销+招商+学术推广”的销售模式,通过各经销商或代理商的销售经营渠道和公司销售队伍实现对全国大部分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的覆盖。

  公司物流业务主要依托公司供应链开展,发挥公司的资金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为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公司可以提供物流服务,在实现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收益。主体业务模式为商贸物流,通过购销业务,从中实现收益。同时,开展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业务。经营的主要品种是医药化工产品。

  报告期,积极参加国家集采,公司第八批国采7个品种全部中选。甲钴胺片抢抓国采续约中选机会,销量同比增长108%;重点品种增量创效,持续实施创效大产品战略,处方药攻坚品种加大学术营销,扩大终端覆盖,销量同比增长20%;深入挖掘16个潜力品种价值,销量同比增长26%;制剂出口拓展国际高端市场,收入同比增长30%。

  公司至今已从事医药制造近七十年,在国内和国际抗生素及维生素市场上占有主体地位,行业规模经济优势很明显。公司产品在医药市场上有着比较广泛的认知和良好的美誉度,1999年,国家商标局认定公司使用的“华北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入选《福布斯》中国最有价值五大工业品牌之一。企业具有华北牌、爱诺2件驰名商标,拥有青帝、强林坦、智舒、盛吗啉、西林舒、知芙保、万舒红等23件著名商标,为产品推广和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是首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抗生素酶催化与结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公司以“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为经营宗旨,以开展“QC小组活动”和“质量月”为公司质量文化的特色,每次活动都“有动员、有组织、有主题、有策划、有总结、有实效”。公司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控制,严控生产流程。公司通过临床研究、产品中试、新产品试制等研发管理环节及釆购控制、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质量检验、药物警戒等上市后风险管理环节,充分保证了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公司产品在国家监督性抽检中合格率保持在100%。

  公司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专业化整合,构建了扁平化管理,高效能运转的体系,形成了集约化、高效化、专业化企业管理模式。

  公司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运作机制,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经营、财务、绩效三位一体的信息共享系统,决策体系、运营体系、考核体系有效对接,实现了预算、核算、结算的三算合一。通过集中招标、分段采购、第三方结算等方式促进了招标采购成本的下降。建立了制剂统一出口平台,实现了制剂出口的统一管理,提升制剂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公司的基本的产品涵盖抗感染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心脑血管及免疫调节剂、维生素及健康消费品等领域700多个品规。公司青霉素系列、头孢系列新产品品种齐全,覆盖了原料药到制剂的大部分品种,形成了从发酵青霉素原料到半合成原料药再到制剂的完整产品链。

  结合迁建,公司集聚优势资源要素,以建设国际一流企业为目标,充分的发挥装备、规模和质量优势,完善了从原料药到成品药的生产链条,完成优势主导产业和高的附加价值、高成长性重点项目建设,以此来实现产业体系转型优化。新园区正着力打造心脑血管、抗肿瘤、肾病、糖尿病等新治疗领域产品群,重点发展一批具备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制剂品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20亿元,同比减少3.62%;总利润1.59亿元,同比增加128.06%。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元化的行业,制药公司在医药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些大型跨国企业拥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新兴医药科技公司在医药行业中崛起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为医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医药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创新药物、生物制品、中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线上药品销售和服务也将慢慢的变成为市场的新热点。

  2024年,产业体系逐步优化调整。在以创新为导向的政策影响下,临床价值愈发成为医药企业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的决胜因素。随着诊疗和服务渐进式复苏,刚性需求慢慢地恢复,叠加鼓励创新等政策指引,行业信心稳步提升,2024年增长可期。与此同时,企业的“走出去”与“引进来”,也将进一步激发医药经济活力。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市场化、资本化、国际化为三大战略导向,以公司发展核心要素创新、人才、资本为三大驱动力,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发展重塑为主线,有序推进改革,有效配置资源,着力推动管理、营销、产品、技术提升,转换发展动能,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努力实现产品价值、品牌价值和企业价值三大价值提升,建设美丽新华药。

  总体战略规划:坚持市场化、资本化、国际化三大战略导向,树立三大战略导向的主导和决定作用,以实施发展动能转换、提高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为核心,调整产业布局,实现创效大产品贡献提升、生物药扩能扩势、生物技术产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生物农兽药绿色发展、健康消费品培育壮大、建成项目达产达效、战略合作共赢发展等新动能的持续叠加发力;强化资本运营,提升企业价值管理能力,通过资产内部重组、资源内外联合、社会资本合作导入等多种方式实现发展要素的快速培育、定向孵化和外部获取;优化职能配置,形成符合战略导向的资源配置和组织支撑。

  2024年,公司将继续围绕“促销售、强研发、降成本、提效率、控风险”经营主线,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全力抓好改革深化、结构调整、市场营销、科研创新、对外合作、基础管理等工作,不断推动企业向高水平发展迈进,加快建设美丽新华药,实现新提升。2024年,公司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总利润1.65亿元。

  创新营销机制,完善盈利模式,促进销量增长。一是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完善落实阳光绩效体系、超额利润分享机制、完善淘汰退出机制,对销售系统人员适时做综合考评,实际做到“业绩说话、优胜劣汰”。二是持续推进重点产品增收上量。实施处方药攻坚项目,大力开发空白市场,增加医院终端覆盖,拉动销量增长。三是从存量资源中挖掘培育潜力产品,重点推进专科药产品价值的重塑与市场策略重构。四是积极参加国家集采。提前谋划竞争策略,保障营收基本盘。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引进,提升研发实力。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立项。力争完成仿制药、合成生物学、创新药或改良型新药立项指标。二是加快一致性评价品种的筛选和进度。紧盯已上报品种审评进展;督促未完成生产验证品种的研发速度;牵头筛选确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立项。三是紧盯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儿童适应症、长效EPO等重点研发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加强研发创新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引进研发领域高品质人才,制定个性化引才政策,通过市场化选聘引进急需的学术带头人。同时持续完善和实施科研人员职业生涯考评方案及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结合年度职业生涯评聘,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

  加强基础管理,提升运营质量,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严格把控项目评审,杜绝低效无效投资,加强项目管控能力,确保按照规划目标推进落地。二是加快数字化改造。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等试点示范项目,促进生产制造方式创新;开展统一技术底座、统一ERP平台、统一采购平台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推进数据治理工作,赋能业务创新和经营决策,提升经营效率。三是持续推进亏损企业治理。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盘活低效无效资产,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增加减亏部分考核比重。四是牢守生产经营底线红线。始终抓牢质量管理,确保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全部跟踪整改落实,符合性检查通过率达到100%。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为抓手,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系列活动,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严格杜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有效抓实环保工作,狠抓环保隐患排查和整改,坚决防范遏制环保事故发生,坚守企业经营底线。

  一是医药行业监督管理日趋严格,新产业300832)政策不断出台,行业发展变化快速且复杂。公司将会重视政策变化和行业动态,主动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新建项目按照最新政策要求谋划实施,并对现有项目及时根据政策要求做合规性改造,防范因政策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

  二是医药经营环境错综复杂,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放缓,再加上行业监管持续强化,医改政策不断深化,企业在研发、环保、资金等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上升,生产经营面临压力和挑战。

  三是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流程的优化、一致性评价及国家带量采购等政策带来医药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整个医药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为适应经营环境变化,企业内部体制机制、结构调整、营销创新等改革任务将十分艰巨。

  四是国家医药行业改革、多项产业政策出台实施导致医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与此同时,受国内环保标准逐步的提升、药品质量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药品生产原材料、能源、动力、人力成本费以及环保治理投入不断加大,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公司运营风险逐步放大。

  五是医药行业的药品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研发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预测因素;药品的市场推广也会因为行业、市场环境和竞争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受一定的影响使得药品研发投入与收益存在不匹配风险。

  公司将积极应对行业政策调整及市场变化,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品营销模式,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上的水准,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大大降低运营风险。

  已有7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0.37亿股,占流通A股63.59%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80元。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8493万股(实际值),占总股本比例4.95%,股份类型: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