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大毒枭翻译岂可太固执
近来,有新闻媒体报道,在西安的大雁塔北广场上,一尊药王孙思邈的塑像下面的简介上,“药王”竟被翻译成了“大毒枭”。发现这个奇葩翻译的市民张女士说:“我国古代的药是中医的草药,drug有点毒品的意思,drugking指药王不太切当。”而记者在翻译软件中,查询drug king,居然又查到一个新的意思,毒枭。(4月15日《华商报》)
“药王”是谁?学过前史特别是从医的人都能一口就能回答出来,他便是我国古代大名鼎鼎的孙思邈,其药王的称谓当之无愧。史书记载,孙思邈是陕西人,少时因病学医,后终成一代大师,其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
为了留念这位医药先祖,西安将孙思邈的塑像竖立在大雁塔的广场上,供国内外游客仰视,这样的人文景点的确很有亮点,值得必定。可是,关于“药王”简历的翻译介绍,真实让人难以想象,不敢苟同。我国的中草药成了毒品,药王成了大毒枭,依我看,这不是什么奇葩翻译,而是脑残的翻译,固执的翻译,是对古代名人的不尊重。
不行否认,某些汉字的确不太好翻译,究竟我国的文明与文字源源不绝、博学多才,翻译欠好易发生歧义,甚至会呈现错误,让人见笑大方的翻译莫非还少吗?就“药王”的翻译来看,并非不行掌控,其实只需多请一些专家一起参议,反复推敲与证明,就绝不会呈现如此大的笑话与疏忽。试问,外国友人看了“药王”的介绍会有怎样的感触?这不是显着往孙思邈的脸上抹黑吗?
将我国古代名人介绍给外国朋友,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在翻译时有必要精雕细镂,严格把关,任何大意与固执都是不行取的,也是要遭到问责的。期望各地对某些人文景点的中英文介绍进行一次“过堂”,就像政府网站整改那样,经过自查自纠,将那些奇葩、闹出笑话的翻译彻底消除,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并不难,关键是片面上是不是注重了,是不是建立了相关的监察机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