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文人之首写下一首千古名篇一首词写尽五千年白云苍狗
明朝闻名文学家冯梦龙作《东周列国志》,开篇一首《西江月·品德三皇五帝》,总括从上古年代到先秦时期,朝代更迭带来的风云变幻,写尽了五千年白云苍狗。
这首词言语天然流利,气势雄壮,音节铿锵,无法不署作者本名——杨慎。此词出自明代三大文人之首杨慎的一本浅显前史读物,后来被改成了《二十一史弹词》。
冯梦龙“不问自取”,当然不是为了“掠人之美”。只因为这首词在明清两代,众所周知。不过时过境迁,“弹词”现已消失于前史的长河之中。
后人想要读到杨慎的这些“怀古词”,倒要从冯梦龙和毛宗岗的著作中去寻找了。那么,毛崇岗点评《三国演义》,冯梦龙编撰《东周列国志》,为什么都喜欢引证杨慎的“怀古词”呢?
下面,就让咱们经过这首《西江月·品德三皇五帝》,来浅显地剖析一下,杨慎的词作之所以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杨慎“怀古词”是用明代文言写成,遣词造句十分浅显,现在的人根本不需翻译也能读懂。可是为了照料一些对古词不太熟悉的朋友,这儿仍是简略翻译一下,随后再加一点注释阐明。
品德崇高,好像上古时的三皇、五帝;功名隆重,堪比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王。一朝“礼崩乐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纷繁上台,打乱了前史的春秋。
秦朝何其强盛,不过十数年间,便成了汉朝。青史只留下了几行名字,北邙山上,却埋下了很多的孤坟。前人打下的江山,让后人占了个廉价。说什么龙争虎斗,又有什么意思?
这首词写在杨慎《二十一史弹词》的第四段“说三分两晋”,谈的是三国到两晋的前史。词中说,古往今来的明君贤主,论品德崇高者,谁能及得上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指包含宓羲、神农、女娲在内的上古神话中,最完美的君主形象。除了这批人之外,再论及帝王树立的功业之大,就要数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开国君主了。
有网友以为,“夏后”在这儿指的是“夏朝之后”,其实夏朝的君主就叫“夏后氏”。周朝后来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逐渐就到了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年代。
国家的控制次序被破坏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就纷繁鼓起了。“五霸七雄闹春秋”中的“春秋”,不是指春秋时期,而是借孔子《春秋》,作前史的代称。
因为“礼崩乐坏”,年代发生了剧变,前史逐步进入了一个风云争霸的时期。时势造英豪,你看那“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仓促”。
秦王横扫六合,不过才十五年的时刻,成果全国就改姓了刘。时刻来到汉末,正是三国争雄的年代。魏、蜀、吴人才济济。
既有明主曹操、刘备、孙权,也有贤臣荀彧、庞统、诸葛亮、鲁肃、陆逊等,还有关羽、赵云、周瑜、太史慈等等,数也数不尽的名将。
可是,前史上多少的风云人才,终究都化作了洛阳郊外,那北邙山上的孤坟呢?能在青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又有几个呢?
北邙是洛阳郊外的一座山,是古代闻名的乱葬岗。前史上许多失利的帝王将相,身后也埋在那里。
词的终究两句,“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意指“三家归晋”。点了本章“说三分和两晋”的主题。
说到这儿,不知道有没有仔细的朋友发现。这首词实则包含了杨慎对“三国归晋”里,晋国司马氏的点评。
三家归晋之后,因为晋代司马氏的无能,造成了“衣冠南渡”,所以世人往往因而骂司马宗族的品德和才能缺乏。
可是杨慎却以为,一个朝代的兴亡是天然规则。就算司马氏贤明如三皇五帝,才能等同于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他们也改动不了前史规则。
所以杨慎再次感叹,前史上那些争强斗胜的好汉英豪们,没有早点悟出其间道理。他们不断地战役,杀得尸山血海,搅得地覆天翻。
可是终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连在史书上留名的时机都没有。终究只能埋在北邙山的乱葬岗之上,与风烟为伴,做了孤魂野鬼。
杨慎一切的“怀古词”,都有一个十分显着的特色,那就是带着很有“元曲”风格。押韵是一韵究竟的,读起来是朗朗上口的。前史典故的运用,也是深入浅出的。
词里既包含了道家思维,却又带着显着的个人情感颜色。元曲押韵往往不分平仄,因为南北前史的大交融,以及汉语的“入声三派”,后来的人逐渐不识平仄。
元曲创造是为了照料社会底层公民,很多选用文言,让人觉得十分亲热。杨慎从前写了一本文学理论书,叫做《词品》,他在书中说到:
所以杨慎以为,像禅家和道家那样彻底地绝欲忘情,是不可取的。所以咱们正真看到,他的“怀古词”,尽管带有显着的道家思维,可是一起也有着对英豪们的殷切怜惜。
别的,杨慎又在他的《词品》里边说到:如果有人用了前人的典故,“读者不知道其出处,不见其工”,会影响对词的鉴赏。
所以杨慎特别推重一些“词俗意佳”的前代词作。自己填词,也不避俚语俗言。因而在编撰浅显前史读本的时分,他会成心运用一些深入浅出的典故,和理解通畅的言语。
杨慎这样的做法,显着扩展了自己词作的受众规模。冯梦龙、毛宗岗等文人,能读懂其间的典故,天然要为他叫好了。
即使是不知晓这些前史典故的人,读了杨慎的“怀古词”也能领会词中的粗心,并为其间铿锵悲凉的风格感动。
有不知“夏后”是何物的人,读了今后也能知道“夏后商周”大概是在指三代的帝王;有不知“北邙”的人,看到“荒丘”,也能猜到是在指失利者的孤坟。
因为运用了文言俚语,且一韵究竟,著作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所以我们都很爱读。
一首词中,既有国人最喜欢的前史兴衰论题,又有普通人可接受的人生哲学,还带着对前史上那“顽固不化”者的巨大怜惜,想不成功也难。
听说杨慎是明代文学家中,最早进行“文学浅显化”的名人。他的“怀古词”,格式雄壮,腔调嘹亮,因而被清代宋凤翔赞为“字挟风霜,调铿金石”。
因为这种文词并茂的创造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杨慎的著作被人改编成了弹词。而他在卷首、卷尾的词作,又被人引证到传奇小说傍边,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弹词与古典小说创造。
从此,古典章回小说的开篇,总是会引证一首或人的《临江仙》,或者是《西江月》。这种习尚,一向从明朝连续到了今世。
当武侠小说鼓起的时分,梁羽生创造《萍踪侠影录》等著作,每个章节,还会亲身填词。金庸尽管不拿手填词,可是也会把章回目录写得像古诗词一般。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