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咱们在沉痛中收拾边晓斌遗物时,发现这位和颜悦色、作业认真的搭档,遗物里最多的是笔记本,那是边晓斌从1994年作业以来运用的笔记本,足足有47本。在这47本笔记本里,有学习笔记、有会议记载、有个人总结……一字一句记载着边晓斌从事司法作业29年的点点滴滴。
1994年,仪征一企业接收当地近500名农人成为合同制工人,企业以一年一签的方法与他们接连签定短期劳动合同。可过了十几年,公司忽然公告停止劳动合同,让这批工人以差遣工的名义回原岗位。以为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工人便团体将该企业诉至法院。
后来这些工人如愿与企业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人权益也得到必定作用保证。虽然已曩昔十几年,苏福喜和工友王忠玉对边晓斌的感谢之情一直没有变淡。“结案今后,咱们拉了一车鞭炮到仪征法院,边院长拒绝了,就说咱们拍张合影吧,最终留下了这张相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在一聊起边晓斌,曾受他协助打赢官司的杨玉珍仍声泪俱下;当得知边晓斌献身的音讯,数千里外的新疆新源县人民法院,边晓斌曾挂职的当地,也组织了一场追思会;送行边晓斌遗体时,数百位大众自发前来,咱们虽不知道,但都感叹着“边院长,真是一个好人呐”。
边晓斌献身那天黄昏,搭档们久久站立,流着眼泪关掉了边晓斌临走没有来得及关掉的灯。灯虽已平息,但以身为灯的边晓斌还在为许多人照亮前路;窗前植物也已干燥,可他种下的公义与期望的种子,还在不断开出繁花、结出硕果。
行走在仪征的江边,原某造船有限公司从前荒芜的厂房,现在已成为出产翅片管、热管的车间。正是有了边晓斌和搭档们的不断奔波,这片曾8次挂牌拍卖均因无人报名而流拍的沿江土地和厂房被从头盘活,258名员工和150余名债权人的权益得到必定作用保证。
记者来到仪征市宝能小学时,孩子们现已放暑假,“留守”值勤的校长尚仁宝带着记者观赏洁净整齐的校园。“要是没有边院长,这个校园、校园前面这条路,都或许仍是一片工地呢。”几年前,宝能小学在建项目因债务纠纷堕入罢工。“一边是家门口的校园‘可望而不可即’,一边是试验小学东区校不堪重负。”尚仁宝回想,“其时要不是边院长说‘上千名孩子上学的事都不算火急,那什么样的状况才算’,孩子们或许到现在还不能在家门口入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