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开出黄河治理“科技药方”

发布时间: 2023-10-26 23:48:23 |   作者: 党建专栏
返回列表

  黄河九曲,宁夏多娇。在母亲河“几”字形的臂弯里,宁夏因此而兴、而美、而富。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先行区”,这是习今年6月份考察宁夏时的谆谆嘱托。

  黄河安则宁夏安。这道生态环境生命线,到底如何切实守好并改善?塞上儿女深思熟虑,向科技要答案。

  10月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先行区院士专家战略咨询会。中国工程院将围绕9个重点产业布局,进一步做好战略咨询和科技联合攻关。

  9月10日,宁夏科技厅正式印发《关于科学技术创新支撑引领先行区生态保护的实施建议》(以下简称《意见》),近几年更是通过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凝练高质量科研项目等一系列措施,着力破解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实困局。

  永二干沟承载了许多银川人童年的记忆,然而它几经清浊,令人忧心。2018年1至3月,宁夏入黄口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为:这里为劣V类重度污染水质。

  清淤截污、沟道砌护、建设湿地、封堵沿线排污口……特别是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宁夏入黄排水沟水体综合治理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启动,让曾经的“龙须沟”逐渐恢复神采。

  “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全面解析入黄排水沟污染成因及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项目主持人、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孙兆军介绍,与此同时,他们建立了水质风险评价体系,提出了流域水环境容量核算与污染负荷定向消减方法。

  2019年底监测结果为,永二干沟入黄口达到Ⅳ类轻度污染水质,符合自治区考核目标地表水标准要求。

  2017年以来,宁夏生态环保类科技经费和科技项目逐年增加,从立项23项、支持经费4097万元增至2019年的立项59项、支持经费11043万元。

  地处黄河上游的宁夏,处于半干旱干旱气候过渡带,水资源匮乏,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工业“三废”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镇乡村污废排放问题日渐突出,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此背景下,以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绿色生产、节能减排为重点的科研活动,通过聚焦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区生态环保科技进步。”宁夏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磊说。

  比如,宁夏气象科研所承担的“银川都市圈臭氧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项目,利用监测资料和观测数据,提出臭氧污染控制措施,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宁夏大学承担的“宁东能源化工场地固废利用及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利用煤化工固废研发新型肥料,土壤生态功能修复将达到80%以上。

  科研投入的大幅增长,充分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全区生态环保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宁夏已在煤炭高效利用、生态恢复、防沙治沙、沙漠信息监测、旱区资源开发领域组建5个重点实验室,在林业生态、水资源调控、旱作节水、低碳减排、绿色建筑、废水处理领域组建6个自治区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还组建科学技术创新团队7个,引进区外团队5个。

  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宁夏要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先行区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此次印发《意见》,以“一河三山”(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保护、治理为重点,立足“一带三区”(黄河生态经济带、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防沙治沙区、南部水源涵养区)生态特点和发展实际,着力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走进国电神华宁煤大峰煤矿露天采坑生态治理修复现场,一株株叫不出名字的植物长在煤干石和矿渣堆上,郁郁葱葱一片。

  这是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贺兰山保护区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技术及模式研究项目所在地,2018年6月真正开始启动,示范面积7万平方米。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在煤干石、矿渣堆上长出植物!”项目首席专家、北方民族大学特岗教授、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国家林业局)技术站长刘秉儒信心满满。

  未来,围绕黄河安澜保障、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资源高效利用等任务,宁夏科技厅将组织实施这样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力争突破1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全区进行示范。

  《意见》还指出,要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主要行业和关键区域,建成5—6个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集成推广应用绿色先进适用技术50项,示范带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

  在宁夏,生态环保是千秋事业,更位列三大战略之一。墨守成规不得,亦步亦趋不得,需要全方位、高质量推进。

  10月1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和苏义脑、赵宪庚、陈勇等11位院士齐聚宁夏,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先行区建设、谋划“十四五”发展建言献策。

  “保护黄河重在科学、贵在求实,一定要坚持以科学的精神、求实的态度,深入研究、科学论证,使各项决策政策、举措办法有根有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指出。

  2018年7月,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约成立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中国工程院每年拿出500万元开展战略咨询研究,自治区政府每年配套1000万元用于项目研究和研究院运行。

  在中国工程院布局建设的众多地方研究院中,宁夏是本土院士最少的地区,对院士资源也最为渴望。“所以我们不但要开放创新,更要特色创新。”宁夏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秉晨说。

  两年来,宁夏研究院聚焦能源化工、生态环保等领域发展需求,先后凝练24个重大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并给予立项支持,组织20批次的院士团队来宁,为产业把脉问诊的院士达到47人次。

  目前,首批部分项目已进入自治区和国家有关部门立项攻关环节。如顾大钊院士牵头的“宁东地区煤基能源与水资源协调开发”项目,提出的两项技术已同企业合作,分别获宁夏科技厅和国家能源集团立项;王浩院士牵头的“宁夏沿黄生态廊道污染防控”项目,两项技术正在积极申报自治区立项。

  当日,中国工程院和自治区政府联合召开了院地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2021年重大战略咨询项目指南》及《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工作细则(试行)》。战略谋划上出高招,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创新要素上建枢纽,产业技术上强引领。

  “希望我们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挥好战略咨询研究支撑科学决策作用,争取成为全区科研机构的标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苏义脑如是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东华大学设立盐津科研专项,全力支持陈泉源团队深入定点扶贫第一线,为盐津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并设计“两污”治理扶贫科技示范工程。[详细]

  我国建立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贡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方案”。[详细]

  到2019年底,全县共实现38个贫困村摘帽出列,49456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41%。[详细]